郑州地铁总工程师如何回应“5号线乘客死亡”?
7月20日,郑州出现大雨。地铁5号线发生意外悲剧,12名乘客遇难。7月23日,失踪人员家属来到郑州铁路大楼询问搜救情况。郑州地铁总工程师赵总回答了有关“地铁5号线事故”相关车站排水及搜救情况的提问。
赵先生提供的地铁车站示意图显示,沙口路站、海滩寺站、郑州市人民医院站三个车站的总水量约为99264立方米。赵先生介绍,这期间抽水后,还有3.2万立方米的积水。目前,他们已经在沙口路站安装了三台水泵,在海滩寺站安装了两台水泵,还有更多的水泵正在调试中,即将投入使用。“预计明天下午排水,相关人员将进入隧道搜救。”
赵先生说,虽然沙口路站和海滩寺站之间目前可以通行,但是海滩寺站和郑州市人民医院站之间的水位还是比较高。“最高水位有5米左右,整个隧道中段还被水淹没了。”
赵先生告诉失联家属,他们曾派人在沙口路站和海滩寺站之间进行搜救,但没有找到任何人。他无法判断里面是否还有失踪的人。
至于为什么还没有公布遇难者名单,赵先生回答说,到时候会有统一公布。“大家都很担心这件事情,听到这件事情,我哭得停不下来。”赵先生说。
郑州地铁事故原因公布
据郑州地铁消息,7月20日,郑州市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,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周边地区严重积水。积水冲破出入口线挡水墙进入正线路段,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列车停在沙口路站至海棠寺站区间,500余名乘客被困。
在地铁员工、应急救援队、公安干警、解放军指挥员、志愿救援队和热心乘客的共同努力下,共救出500余名乘客,12名乘客因抢救无效死亡,5名乘客被送往住院观察。他的症状稳定。
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被迫停运,乘客被困。事故的原因是什么?
河南特大暴雨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,很多人受灾,让我们很是揪心。其中,备受关注的地铁5号线被淹,乘客被困其中,尤为感人。目前,事故原因已经公布。事故原因是积水冲破出入口挡土墙,进入正线路段。
虽然消防救援人员及时出动,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,但仍有12名乘客不幸遇难,令人深感惋惜。
事后7月20日,郑州经历了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。许多人在这场暴雨中经历了生死。那时,坐在地铁5号线上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会遇到这样一千年来从未发生过的灾难。
当时的倾盆大雨,已经造成城内严重内涝。18时00分,积水冲破出入口挡土墙,进入正线路段,迫使正在运行的5号线停运。
这是所有乘客都没有经历过的场景。那时候很多人都有带电有信号的手机。从他们发来的视频中我们看到,地铁里的水已经没过人的胸膛,很多人都被泡在水里,手扶着扶手。也有很多人利用微弱的信号将里面的信息传到外面,等待救援。
很多人甚至觉得自己过不了这个关,把遗言留给最爱的人。
最终,在地铁乘客互帮互助、救援人员以及消防员、公安人员、地铁工作人员、志愿者等的共同努力下,地铁500余名乘客获救,但不幸的是,其中12个人还是过不去。
对于这次事故,很多人都知道,这样的天灾人祸,是人类无法干预的,也无法避免。对于这些乘客来说,他们也正常乘坐地铁,灾难谁也无法预料。
然而,气象局预报河南有大雨。不少人质疑,为何在如此极端的天气下,城市的公共交通还不能停运?被冲刷下来的挡水墙够不够质量和数量问题?未来人们乘坐地铁,安全如何保障?
专家也回答了这些问题。
首先,在这样的天气下,地铁和公交线路的运营应该是可以的,但是如果考虑到暴雨中想要回家的人,这种交通工具也是他们的首选,所以地铁是什么人们需要,它不能在这种时候关闭。
其次,所有地铁的建设都有一个标准,挡土墙的高度也是按照百年一遇洪水的高度来设计的。不过这一次的大雨下得很大,根本不可能根据这种极端天气来改变挡水墙的高度。对于地铁的整体设计,从整体上改变一部分是行不通的。
所以,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,没必要追究地铁为什么不停,地铁的建设标准。而是需要考虑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,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。
结论死者已死。这起事故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。没有人能预测它。只希望河南能挺过这场大雨,为灾民祈祷。
为什么郑州地铁5号线的两个站台之间会有乘客卡住?
昨天有多名乘客被困在海滩寺和沙口路之间。原因是一条地铁线路,从上一站到下一站,为了节约能源和电力,车站会做得比较高,而隧道会做得很低。这样出站就下坡,进站就上坡。斜坡可以省电,大多数地铁站都是这样设计的。
从随后的救援情况来看,乘客被疏散到沙口路站,可能是因为车子已经过了隧道最低点,按照就近疏散原则,靠近沙口路。
一般来说,如果隧道被淹,如果不超过轨道,正常情况下还是可以开到站的,但是一旦不超过轨道,就要考虑停车了。因为大部分车辆的控制系统和接收信号的设备都在底盘上。
隧道内紧急停车,一般都有应急措施,比如让乘客沿着隧道一侧的台阶排队疏散。这一步的学名是疏散平台,和门一样高。甚至在浇完水后,地铁站的大灯也会熄灭,但也会有应急灯,非常高大上,应付一般情况。
郑州地铁工作人员回顾事故情况:
郑州地铁工作人员王明(化名)告诉本刊,事故发生的隧道路段穿越大火车站郑州北站,地势低于周边。特大暴雨最终导致地铁防汛应急部分失效,列车到站前不得不停车。按照一般的地铁设计,两个站台之间的隧道两端高,中间低,加剧了受灾程度和洪水中救援的难度。
吴宇(化名),25岁,郑州人,昨天在事故发生的5号线外环线上乘车。张楼岭被困后,吴宇和同行乘客、地铁工作人员、救援人员用了两个小时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自救。直到现在,她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与遇难乘客在同一趟列车上。
以上内容参见人民网-郑州地铁5号线:乘客为何被困在两站之间?